这是一个测试内容
前言空间行为学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城乡规划学等多个学科在不同尺度研究空间与行为的关系。 空间行为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空间与行为的相互作用,即空间是如何作用于人的行为的,以及人的行为如何塑造空间结构与形态。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关系有学者称为空间辩证法。 在既有研究中,将人的行为视为结果,空间要素视之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分析占多数,所用的方法大都是各类统计模型,而行为对空间之塑造作用研究成果较少,还不能直接指导空间的规划设计,近年吴志强院士提出的“以流定形”理论,呼吁更多研究从解释走向规划实践。如何从行为分析走到空间设计?这里所需要的方法除前者因果关系模型之外,还需要由模型到行为的反向推演,一般称之模拟。它要求模型的结构简明扼要、可操作,要能够抓住关键问题,与解释性模型有一定区别。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书涉及的内容包括行为调查、行为模型构建和行为模拟三部分,完整构建从数据获取、数据解析到空间行为交互设计的全过程,并以不同尺度案例来解读研究的全过程。笔者认为行为研究应该面向应用,应该为空间设计提供依据。马克思说过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我们的研究虽离此目标还远,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缩小一点差距。 本书介绍的方法虽然都是定量的,但行为研究中的定性分析是不可缺少的,是做好定量分析的基础,只有全面深刻理解行为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因果关系,才有可能准确运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刻画。行为研究过程中必须注重现场调研、观察、访谈,碰到问题就应该到现场边观察边思考,而不是闭门造车,过度依赖数据分析。定性方法没有列入书稿是因为它更多依靠经验,无须在书本中讲太多。 本书主要作者包括朱玮博士、副教授(第3~5章)和王灿博士后(第2、第3、第5、第6、第9章),他们对空间行为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解。朱玮副教授的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路步行街的消费者行为》是本团队在空间行为研究方面所做的第一次完整的工作。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从受限理性选择视角进一步研究南京路和王府井的消费者行为,丰富和拓展了空间行为的理论与方法。王灿博士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行为分析的商业综合体空间优化研究——以五角场万达广场为例》将空间行为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商业综合体的复杂空间中,对南京路、世博会参观人流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有效的集成,在空间评价方法方面有重要创新。两位参编者的成果都成为本书的重要章节。 其他参编者承担工作如下:焦健博士研究生参与了第1、第7章的编写;李丹硕士研究生参与了第7章的编写;张昀硕士研究生参与了第8章的编写;任熙元硕士研究生参与了第9章的编写。谭文垦博士、副研究员承担了书稿整理、统稿的大量烦琐工作,为本书的出版做出重要贡献。 在此,谨向各位参与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空间行为的研究应用提供帮助
空间行为学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城乡规划学等多个学科在不同尺度研究空间与行为的关系。 空间行为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空间与行为的相互作用,即空间是如何作用于人的行为的,以及人的行为如何塑造空间结构与形态。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关系有学者称为空间辩证法。 在既有研究中,将人的行为视为结果,空间要素视之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分析占多数,所用的方法大都是各类统计模型,而行为对空间之塑造作用研究成果较少,还不能直接指导空间的规划设计,近年吴志强院士提出的“以流定形”理论,呼吁更多研究从解释走向规划实践。如何从行为分析走到空间设计?这里所需要的方法除前者因果关系模型之外,还需要由模型到行为的反向推演,一般称之模拟。它要求模型的结构简明扼要、可操作,要能够抓住关键问题,与解释性模型有一定区别。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书涉及的内容包括行为调查、行为模型构建和行为模拟三部分,完整构建从数据获取、数据解析到空间行为交互设计的全过程,并以不同尺度案例来解读研究的全过程。笔者认为行为研究应该面向应用,应该为空间设计提供依据。马克思说过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我们的研究虽离此目标还远,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缩小一点差距。 本书介绍的方法虽然都是定量的,但行为研究中的定性分析是不可缺少的,是做好定量分析的基础,只有全面深刻理解行为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因果关系,才有可能准确运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刻画。行为研究过程中必须注重现场调研、观察、访谈,碰到问题就应该到现场边观察边思考,而不是闭门造车,过度依赖数据分析。定性方法没有列入书稿是因为它更多依靠经验,无须在书本中讲太多。 本书主要作者包括朱玮博士、副教授(第3~5章)和王灿博士后(第2、第3、第5、第6、第9章),他们对空间行为方法有着深刻的理解。朱玮副教授的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路步行街的消费者行为》是本团队在空间行为研究方面所做的第一次完整的工作。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从受限理性选择视角进一步研究南京路和王府井的消费者行为,丰富和拓展了空间行为的理论与方法。王灿博士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行为分析的商业综合体空间优化研究——以五角场万达广场为例》将空间行为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商业综合体的复杂空间中,对南京路、世博会参观人流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有效的集成,在空间评价方法方面有重要创新。两位参编者的成果都成为本书的重要章节。 其他参编者承担工作如下:焦健博士研究生参与了第1、第7章的编写;李丹硕士研究生参与了第7章的编写;张昀硕士研究生参与了第8章的编写;任熙元硕士研究生参与了第9章的编写。谭文垦博士、副研究员承担了书稿整理、统稿的大量烦琐工作,为本书的出版做出重要贡献。 在此,谨向各位参与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空间行为的研究应用提供帮助